1 . 1 一次滲透結晶防水作用機理
一次滲透結晶可以分為 3 個過程:溶解、滲透和結晶。
1 溶解
當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涂料按要求與水混合后,其中的水泥、表面活性劑、絡合催化劑、活性成分等迅速溶解于水。水泥中的 C3AF 、C4A、C3S 等首先開始水化,釋放出 Ca 2+ 等離子,液相呈強堿性;表面活性劑溶解于水后將涂料的表面張力降得足夠低:絡合催化劑開始絡合 Ca 2+ 成真溶液,即所謂的鈣錯體;活性成分在涂料體系中呈無粘性的類似膠體形態(tài)。
2 滲透
活性物質向基層混凝土滲透的前提是基層混凝土要充分潤濕。當防水涂料涂覆在充分潤濕的混凝土表面后,涂層中的表面活性劑迅速滲入混凝土表面毛細孔,降低了毛細孔中水的表面張力。隨著涂層中水向基層滲透,涂層中的絡合催化劑、膠體形態(tài)的活性成分也向基層毛細孔中滲透。絡合催化劑在滲透過程中,結合了部分毛細孔中的 Ca 2+ ,從而避免了 Ca 2+ 與毛細孔中殘余的微量 SiO 3 2- 過早反應,堵塞毛細孔。
3 結晶
滲入毛細孔中的活性成分在強堿性環(huán)境中發(fā)生水化反應,結合了 Ca 2+ 的絡合催化劑利用其配位空間中心,電子效應,降低水化活性成分與 Ca 2+ 反應的活化能,促使不溶性結晶體的生成。其次,水化活性成分能夠發(fā)生自身的縮聚反應,產生憎水性的白色結晶物質。另外,絡合催化劑激發(fā)毛細孔壁未水化的 C 2 S 等水泥熟料繼續(xù)水化,產生水化 CaSiO 3 等不溶性結晶體。不溶性結晶體的生成 ,密實了基層混凝土,阻塞了滲水的通道,從而基層混凝土表現(xiàn)出優(yōu)異的抗?jié)B性能。
1.2 二次滲透結晶防水作用機理
二次滲透結晶是出現(xiàn)在一次滲透結晶防水失效后發(fā)生的物理和化學過程。也可分為 3 個過程:擴散、富集和結晶。
1 擴散
實際上滲入混凝土毛細孔中的活性物質,經過—段時間的反應后,反應物和生成物間達到一個動態(tài)平衡狀態(tài),反應趨向平衡。但是一旦混凝土由于水壓過高被擊穿或別的原因出現(xiàn)細小裂縫,水將由此通過,而水通過的地方活性物質被水沖洗,濃度接近于零,混凝土中活性物質以前分布均勻的狀況被打破,分布不均使得活性物質再次由濃度的區(qū)域向濃度接近于零的區(qū)域 ( 被擊穿的細小裂縫 ) 擴散。這種擴散包括混凝土內部的擴散和表層活性物向混凝土內部的擴散。
2 富集
富集是擴散的結果,是微觀物質由高濃度區(qū)域向低濃度區(qū)域遷移在宏觀上的表現(xiàn)。當混凝土被擊穿或出現(xiàn)細小裂縫后,基層中的活性物質 ( 包括活性成分、絡合催化劑、表面活性劑等 ) 富集在此區(qū)域。由于富集作用,捉供了活性物質繼續(xù)反應的化學動力作用,為再次生成不溶性結晶提供了條件。
3 結晶
結晶又是富集作用的結果,由于富集作用提供了化學動力作用,在絡合催化劑等活性劑的作用下,在被擊穿或出現(xiàn)細小裂縫的地方生成不溶性結晶體。同時未水化水泥熟料也被激發(fā)水化 , 產生水化 CaSiO 3 ,等不溶性結晶體。這些晶體再次修復產生的漏水通道,即所謂的自動修復功能。
水泥基滲透結晶防水涂料介紹與施工工藝
水泥基滲透結晶防水材料具有良好的混凝土抗?jié)B性、抗碳化性、抗凍性、裂縫修復性及無毒、環(huán)保性。因此,在諸多大型地下工程、橋梁、隧道越來越多地采用此類防水材料,只要做好各個施工環(huán)節(jié)的監(jiān)管,防水零滲漏庶幾可達。
一、材料特點
①、具有快凝、早強的特性,在防水施工結束后,馬上就可以進行其它工程的施工。
?、凇⒕哂惺褂玫亩嘀匦?,除了防水堵漏外,還能進行諸如麻面、缺損等其它混凝土結構缺陷的修補,并對基面要求不高。
③、在結構基面有堅硬的防水結膜,在結構內部能產生可不斷激活的滲透結晶,使之與混凝土結構同時存在,具有持久的防水性能。
二、適用范圍:
1. 適用于一切新舊混凝土和磚面結構的墻體、屋面、廚房、衛(wèi)生間、地面、坑道、人防工程、地鐵、游泳池、污水池、大型蓄水池等工程迎背水面的防水堵漏。
2. 特別適用于頂板裂縫滴漏、底板散漏、施工縫滲漏、變形縫滲漏等 的防水補漏工程。
具體施工步驟如下:
一、施工前準備工作
1、防水工程施工前,應掌握施工圖中的細部構造及有關技術要求,并編制防水施工方案或技術措施。
2、施工負責人應向班組進行技術交底。內容包括:施工部位、施工順序、施工工藝、構造層次、節(jié)點設防方法、增強部位及做法、工程質量標準、保證質量的技術措施,成品保護措施和安全注意事項。
3、防水層所用的材料應有材料質量證明文件,并經指定的質量檢測部門認證,確保其質量符合技術要求。進場材料應按規(guī)定抽樣復驗,提出試驗報告,嚴禁在工程中使用不合格產品。
4、準備好運輸防水材料、防水層施工、清掃基層等施工操作中各種必需的工具、用具、機械以及安全設施、滅火器材。
二、防水施工工藝流程及做法
1、施工工藝流程
基層清理及修補→節(jié)點附加增強處理→涂料攪拌→第一遍涂刷→重復涂刷涂料至設計厚度→檢查清理→保護層施工。
2、施工做法
1)、基層表面清理、修整。
2)、將基層上的塵土、磚塊、砂粒、碎石、雜物、油污、工具及砂漿疙瘩清除干凈。
3)、基層局部凹凸不平:隆起的部位要鏟平或刨去重新補作,低凹處用聚合物水泥砂漿修補抹平,較薄時可用摻膠的素漿涂。
4)、陰陽角處基層應抹成圓弧形;管道等細部基層也應抹平壓光。
三、節(jié)點附加增強處理:
陰陽角、管道根部、施工縫等防水薄弱部位應多刷一道防水附加層;
涂料攪拌:涂覆前將容器內的水泥基滲漏結晶涂料與干凈水按4:1的比例進行配制,并充分攪拌均勻
四、涂料施工:
1、第一遍涂刷:將攪拌均勻的涂料用橡膠刮板均勻的涂刷在基層上,厚度控制在0.7—1.0mm左右。
2、重復涂刷涂料:第二道需在24小時后(以不粘腳為準)、待第一層涂料完全固化后方可進行,涂刮方向應相互垂直,涂刷2次可達到設計的2mm厚。
另外需要注意的是,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剛性防水材料,抗開裂性能較差,一般配合柔性防水材料使用。
五、最后是檢查:
施工后要認真檢查整個工程的各個部位,管件、陰陽角、施工縫等薄弱環(huán)節(jié)是否已做了重點處理。防水層是否保持完好,發(fā)現(xiàn)問題應查明原因并及時修補。涂膜防水層做完后不應有裂紋、脫皮、流淌、鼓泡、皺皮等現(xiàn)象。
六、成品要做好保護
1.施工好的防水層應采取保護措施,防止損壞。施工中遺留的釘子、木棒、砂漿等雜物,應及時清除干凈。
2.操作人員不得穿釘子鞋作業(yè)。防水層施工后、干燥前不允許上人亂踩,以免破壞防水層,造成滲漏隱患。
3.穿過墻體、樓板等處已穩(wěn)固好的管道,應加以保護;施工過程中不得碰撞、變位。防水層完成24小時后,其它施工人員方可進入防水層施工地帶范圍,且必須穿著軟底膠鞋。